【中国品牌建设网1月15日网讯】文化产业一词,最初出现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与经济形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美国政府认为:文化产业是版权产业,是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界定的。
日本政府认为: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都属于文化产业,包括演出、展览、新闻出版,包括休闲娱乐、广播影视、体育、旅游等,日本称之为内容产业,更强调内容的精神属性。
中国文化产业共有四类:一是娱乐业、广播电视、音像、网络及信息服务、新闻出版、旅游、教育等;二是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等;三是建筑艺术、艺术博物馆、图书馆等;四是广告创意、管理咨询等。
笔者指出,随着现代移动互联及大数据时代到来,国际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完成了从早期文化产业(文化工业)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型,现代文化产业则是以文化知识产权为主体,融合了传统媒体、互联网、移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新兴产业。
二、美国文化产业发展阶段
美国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产值占GDP的20%左右,其总体竞争力位居世界第一,笔者给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初始阶段(1920年~1950年)
第一二次技术革命,使电报、无线电、电视等电子媒体,进入美国人的生活。传媒业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领头羊。1920年,美国历史上最早的KDKA电台诞生,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文化产业的龙头。之后,大量影视公司涌现,通过激烈厮杀,最后胜出“五大影视巨头”(福克斯电影公司、迪斯尼公司、派拉蒙电影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工业公司、环球城市制片公司)。五大影视巨头垄断好莱坞长达半个世纪,电影发行占美国市场的90%,并成功拓展全球影视市场。
2、开始发展阶段(1950年~1990年)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次工业发展带来了计算机信息革命,推动了美国通讯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继印刷、无线电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通讯媒介。
1965年,美国国家基金会出台《人文艺术法令》,标志着美国政府第一次介入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1972年,美国电视台激增,美国的电视频道覆盖率高达80%,美国成为当时拥有最多电视数量的国家。
197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电视通讯卫星。
1980年,美国电视收入高达114.88亿美元。迪斯尼公司使美国卡通片横扫全球卡通片市场,造就美国卡通片最为辉煌的时期,美国基本垄断全球文化市场。
3、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9年)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美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相匹敌。这个阶段,美国文化产业开始开拓海外市场,文化企业间物竞天择地激烈竞争,强势企业并购或吞并弱势企业,形成更强大的合力,美国文化产业内部整合,再次增强了美国文化产业的文化力量和资本力量。
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支持美国文化产业向海外市场扩张,其中以1996年的《电子通讯法令》最为典型:该法令取消对文化生产的一切管制,使得1996年后美国文化企业的群雄逐鹿、旺盛发展。
4、成熟扩展阶段(2000年-至今)
2005年,美国颁布的《版权法令》,更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文化产业日益成熟,品牌集群化逐步完成,文化产业集团整合全球资源,美国本土文化产业、跨文化产业、跨国际合作非常活跃。美国充分利用国际政治经济优势,全力支持美国的文化品牌占领全球市场。美国鼓吹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自由化,为其文化品牌输出提供保障。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谈判中,美国坚决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要求中国在影视服务行业允许设立外资企业,让外资企业从事影像产品的制作和发行,并强烈要求中国取消进口配额,接纳美国各类影视品牌。
三、美国电影文化产业发展----品牌战略举措
笔者指出: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电影都在充当文化市场的主角。自1893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从“囚车”摄影场开始,美国电影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无声电影时代,20世纪20年代的早期有声电影时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的蓬勃发展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的短暂衰落时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电影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并迅速雄霸全球,美国电影的成功,受益于创新的商业模式、受益于一流的电影人才,更受益于美国坚定的版权品牌战略。
美国文化产业品牌发展及繁荣,体现在六个领域:一是品牌文化艺术产业;二是品牌图书出版产业;三是品牌电影电视产业;四是品牌传媒集团产业;五是品牌音乐唱片产业;六是品牌旅游游乐产业。当今世界,美国文化产业品牌发展始终保持领袖地位,其强势文化产业的背后,是有着深谋远虑的国家文化品牌发展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