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颁布实施的《反垄断法》赋予了汽车经销商自主决定车价、售后服务价格、跨区销售等权利,汽车生产企业无权干涉经销商的销售行为。但据了解,已经实施了近一年的《反垄断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销商与厂家的依附关系,定价权依然牢牢掌控在汽车厂家手中。
经销商擅自降价?不行!
车市进入2009年后一路走高。4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近四成,单月83.10万辆的销量创历史新高。
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促成了今年前四个月的车市红火,但不少奔着优惠政策而去的消费者发现,很多热销车型的实际市场价格已暗自回升。车市红火,通常也是汽车厂家对价格管控最严格的时候。经销商自行降价,往往会招致厂家的严厉处罚。
上海通用的一家经销商透露说,前不久,一家大型经销商就因为其二级网络对新君威做促销,而被上海通用处罚,从3月17日到4月30日,停止新君威、昂科雷的资源供应,还通报批评等。
“新君威、昂科雷,这可是目前经销商最能赚钱的两款车型,损失不小啊。”该经销商老总感叹。
记者致电该经销商,但相关人员表示:“没有这样的事情,我们一切正常。”上海通用公关部的人士也否认此事,称“从没听到过这样的事情”。知情人士透露,受处罚的经销商否认此事,主要是担心承认后会遭到厂家更多的制裁。
“毕竟现在厂商关系中,厂家处于强势地位,经销商多受制约。”上述人士表示。
一位一汽-大众经销商也表示,厂家对经销商价格的控制,尤其是对降价的控制是阶段性的,但要比加价的处罚力度高很多。一般车市好的时候,厂家坚决不容许经销商售价低于最低限价,年底或者车市不好时,一般会对经销商降价的控制松一些,甚至视而不见。
价格依然掌控在厂家手中
去年8月正式实施的《反垄断法》曾被认为有助于汽车经销商获得更多自主权,因为根据《反垄断法》中“禁止经营者制定最低售价、不得分割市场”等条款,汽车厂家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设定汽车销售最低价格、售后服务价格、禁止跨区销售。
《反垄断法》实施后,汽车厂家做出积极响应的姿态。广州丰田率先表示废除最低限价,最终销售价格由经销商自行决定。随后,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广州本田等企业也做出响应,废除了商务政策中与《反垄断法》相抵触的最低限价、限制跨区域销售、控制零部件流通渠道等做法。
但是汽车经销商们很快就发现,即便厂家明确表态放弃“限区限价”的做法,厂家还是有其他方式将定价权与区域销售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上述上海通用的经销商表示,私下里,上海通用对于各款车型依然设有最低限价,尤其是热销车型,如果经销商擅自降价,被厂家发现后就会受到处罚。
上海通用公关部的人士对“最低限价”政策并未否认,并解释:“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如果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后发现价格大幅下跌,他肯定觉得不公平,也会对我们的经销商和品牌失去信任。”
一位一汽丰田的经销商表示,现在厂家对于他们没有最低限价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由经销商自己说了算。“每次促销活动的幅度、时间、车型,都需要经销商协力会成员商讨决定。”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关室的负责人介绍,一汽丰田协力会是由经销商自发组织、自主管理,分两级,一级协力会以省为单位,覆盖全省范围的经销商,二级协力会以城市为单位,由一个城市范围内的经销商组成。各地协力会会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会议,研究市场形势、商讨对策、制定促销方案等,有时候厂家销售代表也会参加协力会的会议,代表厂家提出指导意见。
尽管一汽丰田公关室的人士表示,销售价格由经销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但一汽丰田经销商表示,协力会重大市场措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厂家指导精神进行的,各地协力会的自主权更多地体现在一些慈善公益活动、车主联谊活动上。
“以前开展促销活动是接到厂家通知后经销商各自行动,现在是一个地方的经销商大家聚到一起商讨一下,统一行动。独自促销的现象不可能出现,违反协力会章程是要受处罚的。”该经销商表示。
业内资深人士、亚市总经理苏晖认为,在当前汽车厂家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经销商不可能拥有价格自主权。即便有协力会这样的经销商组织,其自主色彩也并不高,更多的依厂家指导行事。
“厂家主导下的经销商组织,不太可能加大经销商的自主权,反而会成为厂家掌控终端市场价格的好帮手。”苏晖表示。
规避《反垄断法》
一位一汽-大众的北京经销商老总表示,《反垄断法》实施后,汽车厂家对于经销商价格管控的力度并没有减弱,只是方式变得更隐晦。像上海通用某经销商因擅自降价受处罚的事,“现在依然很平常,不只上海通用一家,别家品牌也时有发生”。
该老总透露,厂家对经销商价格的控制有很多手段。比如在每年签订商务合同时,价格方面会有不少细致而严格的条款,这些条款会很好地规避反垄断法。比如违反区域联盟和相关承诺,出现报价及装饰折扣不规范,对市场、品牌和合作伙伴造成不良影响等等。“五花八门的理由,随时都可以找到处罚经销商的条款。”
某自主品牌厂家在去年《反垄断法》实施后,和经销商私底下签订协议规避《反垄断法》。
即便经销商不大张旗鼓地进行促销,私底下悄悄进行降价,也难免被厂家抓“小辫子”。为了防止经销商私底下搞“小动作”,厂家会聘请第三方公司,在各个经销商处买车,一旦在经销商处买到低于厂家最低价限制的车型,该第三方公司将得到奖励,而该经销商则“倒霉”了。
典型的处罚方式是,让经销商以厂家指导价格原价(远远高于厂家给经销商限定的最低价)购买回此车,并处以每辆车几万元的罚款。也有像上述上海通用经销商那样,一定时期内,取消热销车型的销售、维修权,以及零配件供应等。
经销商虽明知厂家这样的做法属于价格垄断,但即使被罚也不敢声张。原因是:“经销商没有多少话语权,不敢得罪厂家。否则厂家把远程信息网络一关,经销商就看不到任何车辆信息,还怎么开展销售、维修业务?或者直接取消经销商授权,那样的话经销商就彻底死了。说白了,厂家想让经销商关门,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一位经销商一语中的。
不过,企业不放开价格管控也有自己的担心,担心一旦放开经销商就会大打价格战,经销渠道难以管控,从而影响售后服务质量与品牌形象。
但经销商对此并不认同,那位上海通用的经销商表示:“经销商也是要赚钱的,考虑长远发展的,除非不想干了急于回笼资金,否则谁也不愿意打价格战。”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认为,短期内,厂家主导价格的局面不会改变。“如果任由经销商定价,可能会出现价格混乱,经销商随意加价或降价,不利于市场秩序与品牌维护。尤其是价格过低的话,汽车的售后服务难以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