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美国华盛顿,阿尔卡特朗讯全球无线网络集团总裁Mary Chan终于与到美访问的中国经贸代表团见面,之后他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李跃、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首席财务官吴安迪一起,签署了她已准备多时的总额达17亿美元的2009年移动通信设备及服务项目合作的框架协议。阿尔卡特朗讯将为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提供网络升级、集成以及维护服务。
而此时的阿尔卡特朗讯首席执行官本·韦华恩,正轻松地坐在从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上。他刚刚参加完在北京为他举行的记者见面会,明天,它将出现在阿尔卡特集团首次在上海召开的董事会上。
无论对于阿尔卡特朗讯集团还是韦华恩个人来说,这17亿美元都是一份十分重要的合同。它一方面再次印证了阿尔卡特朗讯中国战略的成功,另一方面,也给正处在转型关键阶段的阿尔卡特朗讯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希望在中国
自从2008年9月接手阿尔卡特朗讯以来,这已经是韦华恩的第二次访华。第一次来到中国时,韦华恩显得很低调,只接受了简单的采访,会见了几位重要客户。那时的韦华恩正在思考如何让已经陷入财政危机的阿尔卡特朗讯迅速摆脱困境。而每年为阿尔卡特朗讯业绩贡献15%的中国市场,自然成为他全球市场调研的重要一站。
第一次访华的结果就是,韦华恩在对阿尔卡特朗讯集团进行战略调整时,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倚重力度,同时,斥巨资着力打造阿尔卡特朗讯在中国的旗舰企业——上海贝尔。目前上海贝尔已经成为阿尔卡特朗讯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并成为主要创新中心。“目前,上海贝尔的研发人员大约有六千人。上海贝尔的研发不仅局限于比较低端的、成熟的技术,在TD-LTE和4G等领先技术领域,中国研发团队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上海贝尔总裁邱戎红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另悉,在生产和服务能力上,上海贝尔在阿尔卡特朗讯全球已占到30%。
今年1月8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正式更名为上海贝尔,突出了对“贝尔”品牌的创新能力和贴近中国市场的意图。
而此次来华,韦华恩的身上则肩负了更多的任务。他说,“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阿尔卡特朗讯也需要了解中国市场的决策者在思考什么问题,中国的用户实际的需求是什么。为了更紧密地贴近这一最重要市场的客户和需求,我们需要来中国进行深入地实际考察了解。”
显然,在经全球济危机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阿尔卡特朗讯已经将希望寄托于中国。在中国三大运营商近期完成的3G招标中,上海贝尔大展身手,跻身设备市场三甲行列:在中国移动TD-SCDMA二期招标中,大唐移动与上海贝尔联合体获得了40%的份额;在中国电信CDMA扩容项目中,上海贝尔的份额接近20%;在中国联通WCDMA招标中,上海贝尔后来居上,斩获10%的份额。
在千载难逢的中国3G机会面前,阿尔卡特朗讯中国战略的成功更加凸现。
转型三步走
当然,韦华恩并非能高枕无忧。要带领一个业绩呈下降趋势、市值大幅缩水的企业在经济危机期间走出困境,韦华恩面对的考验还有很多。
2月,阿尔卡特朗讯公布了2008财年第四季及全年财报,亏损38.9亿欧元,这也是公司连续8个季度出现亏损。尽管数字不好看,但是韦华恩仍然充满信心,他曾公开表示:“在第四季度,我们兑现了此前的承诺。在销售收入、营业利润,以及现金流三大方面,公司的既定目标均得以实现,展现出稳健的营运表现,令人深受鼓舞。”
韦华恩的信心来自于由他亲手操刀的阿尔卡特朗讯战略转型和运营调整已经进入正规,现在他需要的是耐心等待结果。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向韦华恩求证了阿尔卡特朗讯转型的进度。第一步,阿尔卡特朗讯已经完成了发展方向的调整,将注意力集中于运营商、企业及垂直行业这三大市场,重点投资IP、光纤、移动与固定宽带,以及应用引擎四大领域。“目前市场和客户对我们的新战略都非常认可。”韦华恩说。第二步,阿尔卡特朗讯正在对其产品研发进行调整。在之前公布的转型计划中,阿尔卡特朗讯计划精简CDMA 1x、GSM、 ATM、ADSL、数据链路控制和传统应用等成熟产品,加大对LTE、W-CDMA、增强型分组数据核心、开放应用引擎等方向的投入。韦华恩表示,几周后将看到产品调整的最终成果。最后是成本转型,根据计划,阿尔卡特朗讯将在2009年通过减少组织层次和裁员减少总计7.5亿欧元的支出。
此外,在阿尔卡特朗讯内部,通过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取代原来的“事业部”架构,进一步加快上海贝尔在竞标和服务上的反应速度,争取更多交叉销售的机会。在目前国内3G设备采购频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矩阵式”保证了上海贝尔德竞争优势。
韦华恩表示2009年将是阿尔卡特朗讯完成这一系列战略转型过程的关键一年。也许,一切谜底将在年底的财报中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