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6月27日网讯】在姑苏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有10家。一个个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相继成立后,劳模们担当领头雁,积极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在各行业把好经验、好作法向社会推广。
低年级不布置回家作业,三四年级15分钟内可以完成作业,高年级的作业不超过半小时……在平江实验学校,“潘娜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一块叫得响的金字招牌。校长、书记一肩挑的潘娜,潜心研究品德学科的教育教学。两年前,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后,她更是发挥“潘娜名师团队”的领航作用,在名教师与青年骨干教师之间搭建交流研讨平台,让更多教师成为教学业务能手;同时还每周定期组织骨干教师一起研讨,切磋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让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等类似的创新教学机制就是从劳模创新工作室里酝酿出来的,此外去年她还出版了个人第一本专辑《对话,品德教育的范式》,并在同年的全国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向阳劳模创新工作室”取之市劳模、苏锦街道综治办主任向阳的名字挂牌成立,工作中,他整合辖区纠纷调处、物业管理、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退休劳模、先进,在社区成立了市首家劳模团队工作室。这一劳模工作室一成立,就发挥劳模密切联系群众的特长,每月两次到社区集中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工作室利用寒暑假、周末等节假日,开展与劳模面对面、社区青少年法律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楼宇宣讲教育等活动。通过劳模言传身教,延伸活动触角,让社会重拾劳动的自豪感,重温往昔劳模的荣誉感,激发投身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将辖区困难劳模、退休劳模纳入工作室走访对象,定期上门走访,给予生活、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对劳模需求进行摸排登记,分清类型,整合资源,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跟进满足其文化、心理等方面需求。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等,截至目前,已帮助解决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区出行、交通、绿化、治安防范意见100多项。劳模进社区不仅引领了社会新风尚,还彰显了劳模精神,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
在扎实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放大劳模品牌效应的同时,区总工会还积极推进区劳模协会筹建,并在17个街道全面铺开劳模之家建设,赋予新时期更好传承劳模精神的有效载体。根据劳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政府(组织)引导”的原则,目前17个街道劳模之家已全部通过市总工会验收。劳模之家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劳模提供了互相切磋、交流的平台,成为了一个劳模的大家庭。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劳模们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