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5月14日网讯】连接赫尔辛基市和埃斯波市的跨海长堤北侧,伫立着一片高楼,通力电梯、耐斯特石油等世界知名公司的总部均设在此地。其中,最显眼的要属诺基亚,5个蓝色大写英文字母一度是最抢眼的风景,直到2014年4月25日。
26日凌晨起,诺基亚的标志被微软取代。三栋楼宇,五处标志,花了工人们一整天时间。来自美国的换标项目经理说,全球各大洲的诺基亚总部都要陆续换标,全部完成约需半年。
现场工程人员只关心做好眼前的工作,相互开着玩笑。而在8个月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情景。2013年9月初,诺基亚高层决定向微软出售手机业务时,人们表情凝重,诺基亚员工不愿多说一句话。一位公务员从兜里拿出两款诺基亚手机向记者强调说,她只用诺基亚,因为操作起来更符合她的习惯。
同样的失落感扩散至萨洛、坦佩雷、奥卢等其他芬兰城市。离诺基亚研发中心几十公里,有一处名叫诺基亚的小镇,诺基亚发迹于此。这里一群聚会的年轻人曾向记者开玩笑说:“我们的镇子要改名叫微软了。”
但近8个月过后,芬兰人的民族挫败感已减轻不少。4月底诺基亚牌子被撤换时,并未在媒体上掀起波澜。相反,充斥芬兰媒体头版的,基本都是诺基亚盈利状况好转的新闻。
4月28日,诺基亚公布第一季度财报,宣告盈利上涨20%,其在赫尔辛基股市的股价也随之飙升。
很多人认为,芬兰以前过于依赖诺基亚。在最辉煌的时期,这家公司产值占到芬兰GDP的5%。这个北欧小国的很多学科专业设置,都是以诺基亚为导向的。在人口只有5.5万的小城萨洛,诺基亚工厂曾提供了上万个工作岗位。
但随着手机业务的衰落,萨洛的诺基亚工厂最终关闭。萨洛一家中餐馆老板告诉记者,10年前这里客商云集,人满为患,如今只有零星的客人光顾。
萨洛政府官员透露,诺基亚关厂导致了相关行业的不景气,当地失业率从2008年的6.5%增加到2014年2月的16%。税收也大受影响,企业税从2010年的6000万欧元降至2013年的不足1000万欧元。
不过,与两年前的愁容满面相比,萨洛市长兰塔科科如今显得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微软要想变身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巨擘,诺基亚在萨洛培养的人才技术力量也许能派上用场”,“我们正在跟微软协商”。
抛弃手机业务的诺基亚,2014年第一季度盈利3.04亿欧元。这些盈利得益于网络建设、地图系统以及授权使用。这三部分业务,也正是诺基亚新任CEO拉吉夫·苏里今后的三大战略。
苏里留下一丝悬念:诺基亚尚未向微软转交位于印度的工厂,未来或有能力重拾手机生产。但由于“诺基亚”品牌的使用权已卖给微软,即便诺基亚公司重新制造手机,一段时期内也不能使用“诺基亚”品牌。
看得出,从上到下,芬兰人已不想再对这块亏钱的业务过多留恋。在商业全球化进程中,诺基亚手机业务出售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对于芬兰而言,全球化则更显沉重。1990年代,芬兰借全球化浪潮崛起,如今,又在全球化过程中遍尝酸甜苦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