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3月7日网讯】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刘平均来说,2014年注定将是一个难忘的年份。经过3年多的努力,1月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批准组建ISO/TC289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由中国承担秘书处。“这是我国质量和品牌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也是中国质量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期盼的一件大好事。”
借着ISO/TC289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成立的东风,刘平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提案也与品牌战略密切相关。“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强大的推动力。”他所说的“来之不易”,背后就是中国品牌战略发展一路走来的艰辛。2011年,我国开始着手制定品牌评价国家标准;2012年,我国对419家企业进行了品牌价值评价试点;2013年对500余家企业进行了免费评价,并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评价结果。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进步,背后都凝聚了许多人的智慧与汗水。
在2012年央视财经论坛上,刘平均曾经说过,中国目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品牌小国。作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品牌建设任重道远。正因为怀着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近年来,他在各种场合都在为品牌战略鼓与呼。“我们必须认识到,提升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我们起步就已经晚了,必须迎头赶上。”
在刘平均看来,制定由中国会同7个国家主导、完善的品牌评价国际标准体系,争取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的主动权,是提升中国品牌竞争力、推动品牌战略的关键步骤。一直以来,由于缺少品牌评价标准,使得品牌价值评价活动的各参与方之间缺乏统一的语言,市场上对于品牌价值的评价也是一片混乱。由于不掌握品牌价值评价的话语权,中国品牌在国际上很少得到正确、公平的认识和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