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2月25日网讯】研发高端产品,提升品牌价值,提高车型含金量,是自主品牌车企选择的突破口。近几年,自主车企走上了发展的快速路,但高增长背后也有大隐患:价格低、利润薄、品牌影响力差成了大多数自主车企的心病。低价位车型销量虽高,但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却很低。相比之下,合资品牌车型的利润率之高,多少有些令人“眼红”。
同时,从出生至今一直甩不掉低价小车的“帽子”,令自主品牌迫切期望改变自身形象。于是,自主品牌决定闯入高手云集的中高端市场。然而,这并非一条坦途。自主品牌大多沿袭日本和韩国的模式,从低端走向高端,需要品牌的二次提升,这注定是一条坎坷之路。
卖高价的车就是高级车吗?中高级车之所以是中高级车并不仅仅靠不菲的售价,更重要的是依靠车型本身的技术和性能来支撑。技术积累和渐进式发展,是一个车型乃至一个车企不断进步的正途。虽然中国的车企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走高端路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日本的车企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才摆脱“垃圾车、低端车”的被动局面,韩国的车企也用了10多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就造车的核心技术发动机、变速箱等而言,个别企业虽已拥有了这些技术,还不能说是完全的自主产品,也只是通过购买和技术合作取得的,中国的企业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的自主企业的高端品牌如想获得认可,必须要加强技术实力,提高整车质量。
此外,造出了高级车是一回事,能否进入高级车市场是另一回事。其实,卖高档车不仅仅在于卖高档车本身,很大程度上是推销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对于世界知名的高档车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它们身上,最为值钱的恰恰不是构成它们的实体,而是品牌以及品牌所承载的历史、人文等。这些是我们的自主品牌需要沉下心来冷静思考、慢慢积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