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9月4日网讯】低成本、低价格,在长久的时间里是自主品牌的优势所在。在过去,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大多是靠着相对低廉的汽车来打开市场和树立品牌形象。自主品牌也仰赖此番模式,满足了那个合资品牌不愿放下身段造就低端车型的情形。然而,人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致命伤在表面的优势中逐渐显现出来——当价格不再成为购车首要因素的如今,推崇低价位的自主品牌竞争力逐渐被削弱。
合资品牌,有着比自主品牌更深厚的技术沉淀,更稳定的品牌口碑,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选择购买合资品牌的车型。如今,各高档品牌大力布局渠道,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并通过降价和提升性价比来笼络人心,再次强夺了自主品牌的领地。不仅如此,由于交通的饱和,国内不少城市推出了限购令,让自主品牌陷入雪上加霜的境地。
自主品牌该如何寻求突破?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所谓自主品牌,应该同时具备“自主”和“品牌”两个概念:它是自主创新的,它也是品牌专属的。不管是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还是从主动创新的层面,都具备着对其掌控能力。曾经过于执念价格的自主品牌却忽视了产品本身,毕竟没有技术的产品是没有灵魂的产品,是无法打动人心的产品。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所说,“对于汽车产业,过去的认知,都只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行走其中,每天都如履薄冰。”但技术,不是从外到内的灌输,而是从内到外的迸发,它只会在研发的实践中应运而生。为了低价而低价的道路已走到死胡同,自主品牌若想突围成功,势必要向上寻求发展,在打价格战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一直以来,人们都关心着自主品牌的发展,但又不得不为他们捏把冷汗。但俗话说,夫有其志必成其事。自主品牌的道路注定艰辛,它不仅是一个工业,更承载着一个国家百年汽车的梦想,产业复兴的希望。当自主品牌意识到自身该如何寻求突破之后,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摸索。值得欣慰的是,在去年的各大国际车展上,各自主品牌车企无一缺席,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诚意和新意,也让大家看到了自主品牌向上突围的决心和实力。就在近日,笔者所参加的长安欧力威新车试驾会,让笔者真切得看到了自主品牌的努力和用心。长安欧力威是由长安汽车“五国九地”的研发体系,24小时不间断进行,共同打造的一款精品小车,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还做到如此品质细致:作为一跨多功能轿车,它充分的满足了消费者在日常和商务中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在大空间的可变性上,不管是实用性还是功能性上都表现卓越,强力攻占了细分市场的新的蓝海。
如今,自主品牌有了向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长安欧力威即将展开“品质万里行”,正是有着十足的信心,长安汽车才敢举起这面领衔自主品牌突围的大旗向合资品牌正式宣战。笔者总算释怀,看到了中国自主品牌崛起的道路已不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