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8月7日网讯】近日,法国CASTLE(卡思黛乐)因不服判赔3000多万元给温州卡斯特,表示要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这让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境外品牌与内地品牌的商标纠纷上。香港荣华输给了顺德荣华,法国卡思黛乐输给了中国卡斯特……在食品行业,境外品牌的知识产权意识似乎总是落后于中国内地商人?
法国卡思黛乐VS温州卡斯特
目前进展:法方判赔3000万元,不服上诉
作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集团,法国CASTLE(卡思黛乐)进入中国市场后,虽然销量一路攀升,但是商标之路却并不一帆风顺。在过去的几年里,“卡斯特”中文商标持有者,温州裔西班牙籍商人李道之及其旗下的“班提酒业”、“上海卡斯特”两家公司,挑起了一场“卡斯特之争”,迫使CASTLE启用卡思黛乐中文商标。
1998年,法国CASTLE(卡思黛乐)以投资设立灌装厂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尚未推自有品牌。1998年9月7日,温州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酒类分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商标局注册了“卡斯特”商标。因为法国人的“疏忽”,这个商标与他们失之交臂。后“卡斯特”三个字的中文商标转到了李道之个人名下。
2001年,法国卡思黛乐与合作伙伴烟台张裕集团创立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开启中国葡萄酒业“酒庄酒”时代。经过和张裕双方多年的共同努力,“卡斯特”这三个字,事实上是随着以上两个企业字号才逐渐广为人知。
2009年10月,李道之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法国卡思黛乐及其中国代理商,此案涉及总金额超过2亿元。2012年4月,温州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中国经销商停止使用“卡斯特”商标,判令其赔偿上海班提酒业公司和李道之3373万元。其后,卡思黛乐向浙江省高院提起上诉,但浙江高院维持一审原判。
近日,法国卡思黛乐中国区总裁殷凯对记者表示,不服判决,将向最高人民法院进行申诉。殷凯认为,法院无视品牌实力,将卡思黛乐在中国的全部利润都算作“因侵权获利”,并以此计算赔偿数额,等同于鼓励“不劳而获”。而上海卡斯特公司近日也给记者发来了回应,称上海班提酒业公司总经理李道之做为中国卡斯特商标的专有权人,其依法享有的商标专用权受到法律保护。
据悉,李道之过去曾经前后两次试图向法国方兜售“卡斯特”中文商标,从100万人民币到100欧元的价码都开过。曾经在法国卡思黛乐担任过高管的一位人士向记者确认,他在任期间,曾经向法国方面建议收购李道之持有的卡斯特商标,但法国人拒绝了。
香港荣华VS顺德荣华
目前进展:商标归属顺德人,香港荣华推新品牌
近日,香港荣华饼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荣华”)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为避免经销商在荣华月饼商标纷争中受困扰,香港荣华推出新品牌“元朗荣华”月饼,经由CEPA进入内地市场,所有内地经销商将只销售“元朗荣华”月饼,而其在内地的专卖店则同时出售“荣华月饼”和“元朗荣华”月饼两款产品,国际市场依然使用“荣华月饼”品牌。香港荣华董事总经理刘培龄表示,双品牌策略是“不想再被人搭便车”。
据悉,荣华月饼商标纠纷,应追溯到15年前,香港荣华和顺德苏氏荣华纠纷的根源是,顺德苏氏荣华对带圈的“荣华”商标享有所有权,而香港荣华则早于前者使用“荣华月饼”作为商品名称,享有知名商品特有名称权利。据了解,顺德苏氏荣华在1983年成立了“荣华饼食店”,1997年取得了带圈“荣华”商标,并在国家商标局获得核准。而香港荣华月饼随着香港荣华酒楼诞生,至今有60多年,(香港)荣华饼家有限公司于1980年,1986年开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欧洲、澳洲、中国香港及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了“荣华”文字或“花好月圆”图案等系列商标。1994年,香港荣华步入内地市场,两家公司在“荣华”月饼商标上产生了分歧,并从1999年开始了商标诉讼拉锯战。
律师说法:被恶意抢注可要求撤销
广东省知识产权专家、律师尹学谦表示,卡斯特、荣华月饼此类案例,反映了国家的司法制度对WTO规则的配套法律不完善,司法的制定和实施及解决实际案例缺乏有效机制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广东华安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志宏在采访中称,境外品牌如果要来中国内地发展,首先应该先来中国注册,如果发现自己品牌被恶意抢注,可以到中国国家商标局要求撤销恶意抢注,不行的话,可以向中国法院提起诉讼,若被中国法院认定为驰名商标,其他商家再用则构成侵权。或者在来中国没有注册前,直接向中国国家商标总局提出驰名商标的认证申请,前提是该产品要已经在中国流通了。
来源: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