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8月5日网讯】未发现肉毒毒素,涉事产品召回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娃哈哈对使用该乳清蛋白的产品的出厂检测记录进行了复查,未发现肉毒毒素,娃哈哈目前已委托国家权威机构,对产品留样进行肉毒梭状杆菌及肉毒毒素的检验,涉事产品召回也已经同步展开。
问题乳清蛋白粉卖给可口可乐公司了 记者上午了解到,上海糖业集团进口的恒天然问题乳清蛋白粉销售给了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糖业烟酒有限公司透露,公司于2012年12月进口了该批次原料,共计4.8吨。作为贸易商,上海糖酒将原料进口后送至其他企业,也有检测过程,需要时间,因此这些原料绝大部分尚未进入生产。
420吨问题奶粉流入市场 上海市场下架 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4日发布声明称,多美滋已经启动产品追溯系统,根据恒天然提供的信息,多美滋已查明部分优阶贝护和多领加二阶段产品有可能受到影响,共涉及12个批次。 多美滋公司采购新西兰恒天然问题乳粉7批次,共计208.55吨用于较大婴儿及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其中已使用105.45吨,库存103.1吨。问题乳粉已制成较大婴儿配方乳粉成品664.118吨(其中已售420.188吨,库存243.93吨)以及幼儿配方乳粉成品62.434吨(尚未售出)。 此外,记者了解到,4日下午起上海多家超市已经开始下架多美滋涉事产品。
25公斤问题原材料用于美汁源果粒奶优 可口可乐方面给记者发来声明表示:“现已确认:根据恒天然公司提供的批号,相关的4800公斤原材料中4775公斤已立即被安全隔离,其余25公斤已用于生产个别批次的美汁源果粒奶优。” 可口可乐方面称,由于生产过程中采用超高温杀菌工艺以及饮料弱酸性的抑制作用,“国内外科研专家以及我们的研究人员一致认为,相关批次的饮料产品是安全的。” 不过,为了让消费者放心,可口可乐方面仍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针对此事件所采取的行动。“目前我们正在追溯受影响产品的生产和发货记录,并予以召回。消费者如需了解详情,可拨打我们产品上的热线电话。”
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4家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的企业名单: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00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原料乳粉208.550吨。
4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约谈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3家受肉毒杆菌污染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求尽快查明情况、分析原因,迅速采取措施,立即停止销售并召回问题原料加工的全部食品。
先例
“恒天然”今年已第二次出问题
而事实上,这已经是这家跨国乳业巨头今年第二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了。就在今年1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恒天然集团生产的奶粉中被检测出含有微量双氰氨。同时,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官员1月25日证实,约5%的新西兰牧场使用含有双氰胺的化肥培育草场,每年使用2至3次,因此部分新西兰乳制品可能含有少量双氰胺化学残留物。
质疑
问题公布为何迟到4个月?
问题在今年3月份就出现,为何耗时这么久才公布?公司执行董事加里·罗马诺说:“得出这一结果所作的科学检测使用了现代技术标准。我们总想做事情快一点,但现实是,根据现有技术,要耗时那么长。”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恒天然对自己的丑闻不护短,对消费者来说总体还是负责任的。但是恒天然在发现问题的苗头时就应该采取一个临时应急措施,叫停产品的生产销售,然后再去查。等待检测结果最终确认没有问题后再重新出售,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数据
7成进口奶粉来自恒天然
中国有70%的进口奶粉都来源于新西兰,而这些几乎全部出自恒天然。
恒天然2005年与当时的三鹿集团签署合资协议,注资8.6亿元人民币收购三鹿43%股份。次年,双方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2008年,三鹿奶粉曝出“三聚氰胺事件”。
《新西兰先驱报》报道,就在这次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前,恒天然正准备在中国市场推出自己的婴儿奶粉品牌“安曼”。
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
温州市场 未接到“毒奶粉”召回通知
昨日,记者致电温州人本、易初莲花、世纪联华等超市相关负责人,但对方均表示未接到相关商品下架和召回通知。
记者昨天在淘宝网搜索可瑞康官方旗舰店发现,可瑞康新西兰原装金装婴幼儿奶粉二段900g/罐,近日有4325件成交,最近一个月成交10566件。有不少顾客留言表示看过新闻后对奶粉质量担心,刚买了奶粉就出现召回问题,询问“怎么处理”。即便如此,昨日仍有近百人下单购买。可瑞康在官方网站首页声明中称,目前中国官方渠道在售的可瑞康金装全系列产品均未使用受到污染的原料。
不应过度迷信“洋食品”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4日发布消息,在三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这无疑给信奉“洋奶粉”的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洋奶粉”“百分百纯净”的神话被打破。这也再次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中外皆有,客观看待,冷静应对,方乃理性之举。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还远不止这个,不少国家都受到过“有毒食品”困扰。从当年肆虐欧洲的疯牛病到美国的沙门氏菌疫情,再到韩国的“垃圾饺子”风波,被查出的有毒“洋食品”涉及肉制品、鸡蛋、冰棍、热狗辣椒酱、木瓜、花生酱、速冻饺子……种类可谓五花八门。
除了“有毒食品”,国外的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现象也屡见不鲜。以拥有世界最严格食品安全制度而骄傲的欧洲人,今年年初在“马肉风波”上栽了跟头。欧洲人用马肉充牛肉,美国人去年则被曝出用扁桃仁假冒大杏仁误导消费者。
由此观之,食品安全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味迷信“洋食品”并非明智之举。“洋食品”不一定都是极品,“国产货”也并非都是次品。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近日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中国在107个国家中位居42。
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食品问题就不突出和严峻:注水肉、皮革奶、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白酒……一再挑战国人的肠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威胁、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突破国界的当下,不应该对“洋食品”过度迷信。对待“洋货”与“国货”应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理性客观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