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7月25日网讯】7月23日下午,伴随着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经贸洽谈会的举行,本届文化旅游节的经贸大幕拉开,有机绿色农副产品交易会、民族特色产品交易会等经贸活动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展示达茂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舞台,而达茂旗也亮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名片”。
土特产挤上交易会展柜
自7月20日文化旅游节启幕以来,“旱地”面粉、散养土鸡、后山黑猪肉等达茂旗特色农副产品纷纷亮相,挤上交易会场的展柜。
在交易会现场,每个展示农副产品的蒙古包里,工作人员都在忙着向游客介绍推广“达茂特色”,比如,“旱地”面粉是用有机小麦传统工艺磨制而成,不使用化肥,是绝对的绿色产品;牛羊肉是农牧民自产的有机肉,肉质鲜美,放心安全。
长期以来,达茂旗的农副产品,特别是以马铃薯和牛羊肉为代表的农畜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以前,由于农民缺乏市场意识,忽视了农副产品的品牌作用,捧着优质农副产品的“金饭碗”,却打不开市场,销售价格也大打折扣。
“通过游牧文化节这个平台,我们要展示达茂旗的有机绿色农副产品,打出品牌,让达茂旗的农副产品销路越走越宽。”达茂旗经济和安监局局长宋贤告诉记者,达茂旗的农副产品正在走品牌化、合作化的路线。“就农产品来说,我们鼓励农民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打市场,依托达茂品牌,向市场要名利。”宋贤说,目前已经形成了“达茂草原羊”、“达茂马铃薯”等一批优势品牌,获得了“达茂旗有机牛羊肉认证”、“达茂旗有机奶认证”、“达茂旗有机饲草料基地认证”三大国家级有机食品认证。所以,在有机绿色农副产品交易会上,我们更注重的是商品展示和宣传,只要打响达茂旗农副产品的品牌,优质产品一定能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民族特色产品受游客青睐
昨日,文化旅游节的民族特色产品交易会进入第五天,作为蒙元文化集中的达茂旗,民族特色产品交易会是当仁不让的商贸活动重头戏,华丽的蒙古族头戴、精美的骨雕饰品、纯正的蒙古族奶制品、香甜的马奶酒等都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说起民族特色产品,达茂旗招商局副局长宋昊有些沮丧:“在第一产业中,我们有有机牛羊肉、达茂旗马铃薯;第二产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庞大的风电太阳能项目;但在第三产业,虽然我们也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产品品牌,但并不成熟。”
宋昊说,达茂旗有很多民族工艺品爱好者和民间老艺人在制作和销售民族特色产品,但一直没有形成商业规模。在他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民族产品的制作和销售比较零散,个人的品牌意识淡薄。“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围绕民族地方特色,引进精品项目,通过品牌营造新环境,通过民族产品的品牌打造和营销,带动本地农牧民转产就业、增收致富。”宋昊说。
对于未来的前景,宋昊充满信心:“达茂旗民族特色产品形成品牌价值后,至少会有三万人完全从第一产业中脱离,投入到第三产业中,那时,达茂旗将成为山北地区最具民族特色、最具发展潜力、最有文化价值的地区。”
来源:包头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