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6月26日网讯】种种迹象表明,政府采购自主公务用车的步伐正在加快。而一汽、东风、上汽等“国字号”自主车企正试图通过跻身公务车的契机,突破困扰其已久的“品牌天花板”。围绕这一目的,各家在高端产品研发等领域的“军备竞赛”已悄然打响。
国有汽车集团展开高端公务车“大战”
上周,一则“外交部部长王毅率先使用国产红旗H7轿车作为公务车”的消息,使得上市尚未满月的“高档行政商务座驾”红旗H7轿车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热点。受此影响,一汽股价明显上涨。事实上,在H7高调的背后,则是一汽巨额的投入。一汽轿车总经理安铁成表示,已经为红旗两个平台的车型开发投入了50多亿元,而在“十二五”期间,一汽将再投入105亿元,进一步提高红旗产品的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系列。
然而,上汽乘用车的“野心”更大。今年两会期间,共有近100辆荣威950进京成为媒体两会采访专用车,对公务车市场进行了一次擦边球式的营销。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志鑫介绍,荣威950是上汽乘用车6年来最重要的一款车,上汽投入17亿元,实现了100%的自主研发。据悉,目前除上海市政府已将其作为指定用车采购外,荣威950已打入了浙江、江苏和山东等邻近省市的政府采购市场。
此外,北汽集团也正计划在萨博平台上研发比目前C70G更高端的车型,打造成旗舰品牌并争取进入政府高端采购名单,而东风集团则赶制“东风1号”项目,该项目源自PSA高端车型C6,将在东风与PSA合资的神龙公司进行研发。
自主车企讨巧“公车私用”
有意思的是,与上汽、东风等国有汽车集团对高端公务车押下高额“赌注”不同,更多市场化色彩的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车企则显得颇为低调。
“自主品牌在公务车采购中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在车市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吉利控股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告诉笔者,今年吉利专门成立了机构客户部,主要业务范围就是面向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用车的采购需求。杨学良表示,吉利更加看重通过公车采购的契机,实现品质质量体系的提升,从而反推私人购车市场的表现。
事实上,公务车采购不可能脱离销量支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化模式下的销量支撑,才能更灵活与完备地利用公务车采购政策获得市场与政府的双重认可。
外资车企催生新一轮合资自主?
自主车企向公务车市场高歌猛进的另一面,则是此前长期占据公务车市场主导地位的外资品牌,正在寻求退路。以奥迪这个公车消费最大获益者为例,早就积极力推奥迪“去官车化”,并逐步将全系产品导入中国市场,巩固在更多细分市场上的实际渗透力和既有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品牌未来或将通过另一途径,重返或套现公车采购市场。目前,自主品牌车企成熟的产品大多集中在A级以下细分市场,而在B级车以及更高层次市场的产品,与国际一流品牌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各大汽车集团内的自主板块,起步更晚。
一方面是外资品牌不得不撤离公车市场,另一方面则是自主品牌缺乏成熟产品迎合公车采购需求。因此,几大国有汽车集团内部,通过目前合资自主的普遍做法是对现有资源整合,将合资品牌产品、技术等资源,移至自主板块并推向市场。
有报道称,奔驰有意在不久的将来将诸如奔驰E级车以“OEM北京牌”的形式,导入北汽自主的生产体系,由此实现继续介入中国自主官车市场的采购。即便合资自主行不通,奔驰还可以通过转让技术实现套现。
来源:河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