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6月13日网讯】“如果终端市场对品质和品牌真正有要求,那么企业不会因为过分追求低价,不惜降低产品品质来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因此,导致价格战横行的关键因素是品牌与品质的土壤还没有培育起来”。每次《照明渠道》记者到中山走访时,总能听到LED企业这样的心声。
诚然,相关品牌企业的产品始终还在工程领域徘徊,并未真正下沉到终端渠道,目前充斥着整个终端渠道的,是以低价为主要卖点的杂牌产品。
有品牌企业认为,终端渠道建设还未到时候;经销商则困惑,整个终端没有好品牌可以代理,只能转投杂牌门下。
品牌企业和经销商之间脱节,这也给那些生产低价劣质产品的企业提供了生存土壤。而这些企业往往不关注品质,只以低价作为卖点,在生产工艺及原材料选取上偷工减料,采用劣质灯珠、劣质电源等来做LED照明产品,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将整个终端搅得混乱不堪。
价格战当道,部分LED企业将品牌、品质等概念抛于脑后,纷纷举起价格大旗,抢占终端市场蛋糕忙得不亦乐乎,甚至不少上市企业也参与其间。
而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恶性竞争方式,却正为整个行业所推崇。难怪业内人士会感慨,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低价无底限
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Q1国内LED球泡灯价格持续走低,且降幅波动较大。与去年Q4相比,LED球泡灯整体平均价格跌幅达10.9%,继续保持快速下降趋势。
其中,中高端LED球泡灯降幅较小,跌幅小于10%,而且呈现出止跌的趋势;而低端球泡灯的降幅达到12%以上,拉动着LED球泡灯平均价格大幅下降。
GLII预估,今年第二季度国内LED球泡灯降价仍将继续,整体降价幅度不会超过8%,并呈现出逐季减弱的趋势。
而据记者走访市场时了解到,目前在中山市场上,部分定位低端的3W球泡灯价格仅4元、4W球泡灯价格仅4.8元、3528灯带价格每米仅2.8元,而且价格还在持续下降。
显然,LED照明不仅卖出了节能灯的价格,甚至已经卖出了白炽灯的价格。
“即使是这样低的价格,依然没有见底,居然还存在下降的空间。本来就很小的利润空间,经过不断压缩再压缩后,竟然还有利可图,大家都还在乐此不疲的降价”。提起目前中山市场上如火如荼的价格大战,中山耐美特照明总经理欧启华显得很气愤,也很无奈。
然而,如此低廉的价格,其品质不禁令人生疑。GLII对市场上采购的标称功率为3W、5W、7W的LED球泡检测发现,所谓的3W球泡的实际亮度不足2.3W,即每颗灯珠的实际功率仅为0.75W,同样5W、7W球泡灯也同样存在着虚标的问题,仅有部分高端产品较吻合。
“如果不经过专业设备检测,消费者很难发现其中猫腻,甚至有企业用0.5W灯珠冒充1W的,因此价格才能做到那么低”。部分中山企业甚至不避讳旗下产品虚标的问题,反正消费者对LED照明节能概念比较模糊,同样2W的产品,标称成3W消费者更乐意接受。
打垮品牌
价格战横行无忌,使得一些品牌企业对终端渠道建设始终抱怀疑态度。自身产品价格优势不大,进军终端市场若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前期承担的风险就很高,所以,大家不愿轻易涉险。
“我们4W球泡终端价是13元,差不多是节能灯价格,但是在中山市场上没有半点价格优势,比我们便宜几倍的价格都非常多,市场拓展效果自然不理想”。欧启华认为,品牌企业产品关注性能和品质,价格自然也降不下来,因此在终端市场上根本不被消费者所接受。
品牌企业或是不愿入驻终端,或是仿效之前上海企一照明的做法,将展柜或是展板放在某些传统照明企业的经销店内,但这种做法价格优势有限,销量上不去,不受经销商待见,小打小闹终不成气候,这也直接导致经销商转投到部分中山组装品牌门下。
而记者在终端市场走访时,许多处在转型十字路口的传统企业,包括雷士照明、乔森电气等,旗下经销商通常选择代理其传统照明品牌,而LED照明则会选择其他的品牌进行代理。
经销商放弃代理品牌企业产品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其价格太高没销量。
由于走高端路线市场有限,很多之前标榜着做高端的企业不得不放低姿态,将低端路线也纳入自己的发展版图。
众明半导体国内营销总监王泽加表示,“消费群体不同,对于品质的需求也不同,企业需要针对民用、商用推出不同定位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然而低端抢占市场,高端塑造品牌。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其主要市场多集中在家居民用照明领域,竞争对手多是以低价为最大优势的组装品牌,缺乏品牌塑造的土壤。
“许多中小企业迫于生存压力,选择走低端路线,随价格战潮流也实属无奈”。朗百氏照明总经理高成发认为,品牌企业有政府关照,而政策却很少惠及中小企业,同时低端的产品定位,也很难在商业照明领域分到一杯羹,只能集中在终端市场做殊死搏斗。
欧启华还提到,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即使有创新技术的新产品出现,也不敢快速投放市场,单是在价格方面,就与市场显得格格不入。
耐美特擅长于做去电源化产品,目前已有成熟产品推出,然而由于价格原因很难打入中山当地市场,不惜舍近求远寻找海外买家。
“罢战”无期
生存压力将更多中小企业推向低端,使得低端领域竞争更加激烈,伴随着行业洗牌的持续进行,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剧增。
为了分得有限的市场蛋糕,产品价格也是降了又降,跌了又跌,产品品质更难保障。而这也为价格战长期存在,并且越打越激烈提供了必要条件。
价格战背景下,品牌企业显得更加谨慎,不敢将自己产品真正下沉到终端渠道,自然也不能像传统照明企业那样快速打开市场,树立自身品牌,从而陷入价格战持续不断,终端品牌难觅的恶性循环,而这样的恶性循环相信在短期内还无法消除。
然而,面对如此不堪的行业坏境,也有企业表现得很乐观。他们相信大浪淘沙,认为价格战只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未来的LED照明行业,必将是“得品牌者得天下”。
“LED照明正在经历跟手机类似的发展道路。”明微电子副总经理李照华表示,手机刚出来的时候,价格昂贵市场需求量大,利润自然也高;中期大批投资者进入会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引发价格大战;后期手机倾智能化,大家对性能要求提升,价格自然开始拔高。
“想想看,目前市场上卖得最好的手机品牌是什么,首先是价格不菲的苹果和三星,其次是价格处于中端的小米和华为,而不是那些价格仅两三百元的低端手机。我相信,未来的LED照明行业,同样也会是如此”。李照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