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5月16日网讯】2013年5月17日—19日,2013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和“第三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简称“一会一节”)将在重庆举行。在“一会一节”来临之际,重庆市旅游业将以怎样的成就“迎客”?市旅游局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配合市政府,市旅游局筹备了哪些活动迎接“一会一节”到来?为此,本报对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进行了专访。
记者:5月19日,“一会一节”将在重庆举行,借此机会,请您谈一下近年来重庆旅游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秦定波:随着“非去不可”品牌形象的深入人心,重庆旅游知名度也快速提升。2012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9亿人次,增长31%。其中,入境旅游者224.3万人次,是2007年的2.9倍。旅游总收入1662亿元,增长31%,是2007年的3.7倍。5A级以上景区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3位。A级以上景区130家,是2007年的2倍,实现了区县全覆盖。建设营运温泉景区40个,日接待能力达到3.5万人次,成功创建“世界温泉之都”。星级饭店达266家,其中五星级22家,是2007年的2倍;五星级标准邮轮31艘。“重庆非去不可”叫响全国,全市游客综合服务满意度上升到目前全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的第10位。
记者:市旅游局在服务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秦定波:近年来,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旅游局成立了以教育、设计、宣传、融资、信息以及管理服务为核心的“5+1” 旅游管理机制平台,这在全国都算一大创举。
管理机制平台的成立可以说产生了六个方面的重大实践意义。首先,它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聚集方式的创新。发展现代产业必须强调产业链完整,要素齐整,而市旅游局为旅游业的发展搭建了综合的旅游管理平台,引导旅游业进行聚集。其次,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管理模式的创新。我们说旅游业迅猛发展,是指市场消费与需求的发展,那么政府管理模式就必须要与时俱进,要从事业型管理模式向经营型管理模式转变。再次,它是旅游产业链价值的全面整合创新。旅游业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推广营销、管理服务、人才培训、商品集散等,分工越来越细,这使得每个链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再者,它是集群化和规模化旅游业发展的平台创新。“5+1”平台与政府机关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强大合力,政府总揽全局,平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第五,它是以产权交易为核心的旅游金融创新。旅游业就是生产产品和推销产品,这就需要投融资,而重庆的现实是,投融资是个瓶颈。旅游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通过融资担保、股权投资基金、产权交易等形式,引领资金的统筹、融通、投资到旅游业,为重庆旅游业发展提供动力。最后,它是旅游文化融合与传媒推广的创新。市旅游文化传媒集团目前已经建成真正的全媒体,形成了从电视到报纸、3份杂志、2个网站、广告策划创意等应有尽有的旅游宣传推广方阵。
记者:重庆作为 “一会一节”的主会场,市旅游局配合重庆市政府安排了哪些筹备活动?
秦定波:首先,2013“中国旅游日”主会场启动仪式暨第三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将于5月19日在重庆市人民广场举行。今年“中国旅游日”启动仪式本着节俭高效的基本原则,力戒形式主义,淡化了官方色彩,充分体现了“中国旅游日”的国民属性,突出活动的大众化、群众性特点。整个活动现场布置简朴,流程简洁流畅,取消了领导讲话致辞、代表发言、宣布启动等大型活动固有的模式,取而代之以开放的广场活动、丰富多彩的旅游互动和务实的惠民公益宣传。
其次,将举行第三届“西旅会”项目签约,预计签约项目达40多项,签约金额约500多亿元。举办国民旅游休闲专家座谈会,议程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旅游休闲主题演讲、国民旅游休闲状况调查结果发布等内容。
作为中国旅游日主会场,市旅游局组织动员各区县、景区和旅游企业积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旅游惠民月活动,活动从5月19日开始,至6月18日结束(部分活动将持续到年底)。开展的惠民活动主要有景区门票优惠、旅行社优惠、宾馆及餐饮优惠等,总价值超过2亿元。
此外,“一会一节”期间将举办7项主题活动,主要包括“中国旅游日”及“西旅会”新闻发布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研讨会、第三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美丽中国之旅,重庆非去不可”国际摄影大赛、中国十大名博主旅游网络推介活动、“我是导游”电视网络秀专题系列节目、旅游经典案例轻喜剧微电影网络推荐活动等。
来源: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