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2月14日网讯】作为自主品牌历史系列——上海牌篇的作者,我在写这篇文章前心情非常复杂,面对曾经与国人联系紧密、感情深厚的自主品牌,我犹豫用怎样漂亮的修辞才能够展现“老上海”的辉煌,写了那么多“别人”的汽车历史,到了我们自己这里,我却没了主意。然而最后我想通了,讲我们自己的历史,无所谓语言的华丽,虽然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这依然不会妨碍我们对老一辈汽车人的崇敬,更不会妨碍我像讲自己家发生的故事一样跟您聊聊“老上海”的故事。
1949年-1958年 上海牌诞生背景
既然要讲我们自己的汽车品牌,就必须要讲讲那些年发生的事儿。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初尝胜利果实的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这个时候的中国人都憋着一股劲儿,恨不得一年之内就把新中国建设成型,与此同时,随着共和国外交事务的日益频繁,我国急需汽车进行交通接待工作。
每当有较大规模的外事访问时,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就面临汽车供给紧张的问题,因此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成立新汽车公司的想法,周总理很快便批准了这一提议,并于1951年4月23日在西四小院胡同1号成立了“首都汽车公司”,公司成立后第一批引进了斯坦特、奥斯汀等小轿车,暂时缓解了外交事务需要汽车的燃眉之急。
仅靠几十台引进的轿车还是无法彻底改变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落后、汽车资源极度匮乏的局面,然而此时的共和国汽车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要想自主造车,摆在我国面前的唯一一条道路便是引入国外车型进行拆解研究,“依葫芦画瓢”地造车。
1958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将自主制造的“东风牌”小轿车作为礼物,为当时正在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献礼,会议进行期间,毛主席在怀仁堂草坪上参观这台东风轿车,当时他激动地说:“终于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了!”
这台东风牌轿车开启了我们国家自主生产小轿车的历史,这一消息不仅牵动了国家领导们的心,也激发了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人民的造车热情,从那时候起,上海人便决心也要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小轿车。
然而上海人最初生产的车型却并不是上海牌,而叫做凤凰牌。由于当时上海汽车工业几乎也是一片空白,所以上海人选择了进口国外中高档轿车,进行类似“活体解剖”似的拆解、研究、测绘等工作。
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早在1915年便创立的上海汽车厂的肩上。上海汽车厂最初由德商宝昌公司创办,1918年归属英商利喴汽车公司。解放后,政府把英美留下的修理厂整合起来成立了上海汽车装修厂,里面有一批技术过硬的老修理工,但实际上这家工厂的生产设备已被搬运一空,生产能力非常薄弱,工人们也只能“摸黑走路”,边学习边生产。
1958年,上海汽车制造厂引进了一辆奔驰220S轿车,当时上海几十个最具实力的工业企业都参与了这辆奔驰车的“解剖”过程,这种“大联合”式的生产方式使得这辆车被拆解的“支离破碎”,几乎每个部件都会有一个专门的企业负责研究,进行生产攻关。
此时摆在上海各大企业面前的问题,不是工人缺乏热情、更不是政府不够支持,而是当时的上海工业水平很低,没有大型的冲压机、锻造机,上海的工人师傅们只能用榔头、铁锤敲打,依靠自己的双手拷制成复杂的车身外覆件,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也使得工人们的工作量骤增,老一辈上海汽车人提到这个场景的时候,经常会调侃地说:“还没进工厂,就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就像打击乐一样”。
凭借这么一股坚持不懈的劲头,包括上海底盘配件厂、上海内燃机配件厂、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制造厂以及上海汽车装配厂在内的几十家企业,经历半年时间,终于在1958年9月28日将上海第一辆轿车的雏形研制成功,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凤凰。
在这辆凤凰牌轿车的前方,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傲立车头,上海人想以这只凤凰来与东风轿车车头的“银龙”遥相呼应,车身、底盘均参考国外车型进行生产,后桥由我国自主生产,还配备了南京汽车厂生产的M20型四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50马力。而它便是上海牌轿车的前身。
来源:汽车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