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2月13日网讯】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强音。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从教科研工作的视角研读出了这些关键词:
1.公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2.普及:“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
3.公益:“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4.智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响应十八大的精神召唤,顺应时代要求,南通市教科研中心把工作宗旨和要求定位于“普惠”和“智慧”,实施“普惠教研·智慧服务”的品牌战略,更明晰地彰显全国教研系统上下一致的“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实现“公平、普及、公益、智慧”等十八大精神要求,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智慧的教科研服务,都能享受实在的教科研实惠,从而更加凸显教科研在促进教师发展、引领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普惠教研”
“普惠教研”中“普惠”体现了公平、普及和公益的三方面意涵。
1. 公平性
在教科研服务活动中,对于教师而言,不分性别、职称、学段、学科、年龄、校别等因素;对于学校而言,既不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也不分重点校、一般校、薄弱校,都能做到一律平等对待。还梳理、完善和坚决执行“关于开具公开课证明的有关规定”、“关于开具学术讲座证明的有关规定”、“关于课题评审、论证与鉴定的有关规定”、“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评审的有关规定”、“关于教育科研成果评审的有关规定”、“关于教育报刊审稿、编辑与刊发的有关规定”等六项规定,为教育公平打造普惠教研长效机制。
2.普及性
从普惠服务的教育门类看,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从普惠服务的对象看,有教育行政、有学校、有老师、有学生。从普惠服务的学校看,有重点学校、薄弱学校,有城市学校、偏远学校。从普惠服务的教师看,有优秀教师、名教师,也有亟待提升的教师。普及性要求“普惠教研”该到达的地方都能到达,重点向薄弱地区和领域的倾斜。
3.公益性
为提高普惠教研的资助水平,教科研中心已经并将继续实行“教科研消费全免单制”。(1)针对有些机构在优课评比时要求老师缴参赛费的情况,承诺“优课评比不收费”。(2)针对有些教育行政或教研机构业务培训时要求老师缴培训费的情况,承诺“业务培训不收费”。(3)针对许多地方和部门收取课题评审费的情况,承诺“课题评审不收费”。(4)为了减轻学校和老师的经济负担,也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南通市教育局主管的《南通教育研究》《南通教育报》的普及率,我们承诺“报刊赠阅不收费”。(5)针对目前许多报刊收取版面费的情况,承诺“论文刊发不收版面费”。
着眼公益,定位普惠,以初中学科教学为抓手,惠及全市170多所初中学校、2000多名初三教师、80000名初三学生,7门学科50多万人次。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将在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研室大力支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南通市名师赶赴各地基层学校,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等学科的名师助教助学公益活动。整个活动,不收取任何听课费、培训费、会务费和材料费。
“智慧服务”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育,是伴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教育,是需要智慧服务的智慧教育。教科研中心的服务定位为智慧服务,以“一线服务、个性服务、深度服务、持续服务、高端服务”为基本策略,为了智慧,基于智慧,共生智慧。“为了智慧”指教科研服务的目标取向,以让学校获得发展智慧、让教师获得实践智慧、让行政获得决策智慧作为教科研服务的根本宗旨;“基于智慧”指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和过程,即“通过智慧实现智慧,通过智慧催生智慧”,在服务品质上实现深刻性与广阔性、普适性与独特性、学术性与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在服务基础上凸显教科研人员教育思想、基本素质、行为方式的智慧特征;“共生智慧”指教科研服务的最终结果,实现基层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实现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智慧生成,促进教科研人员自身研究、指导、服务的智慧生成。
坚持一线服务,就是要深入课堂,与基层学校的教师共同研究课程开发、实施、评价中出现的新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师的行为品质、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校对教学改革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主要内容有:(1)听课评课。教研员深入学校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学。每年,在市直中学听课累计800多节,在市直外学校每年听课、评课累计1600多节。(2)教师培训。每年教研员都通过深入县(市)区和让老师们到南通市区来两种途径培训教师400多场次。另外还通过网络对全市5万多教师进行暑期远程全员业务培训,三年来共培训了15万人次。(3)课题指导。教科研人员直接到偏远学校现场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使大多数学校学会了课题研究从申报到开题、到中期验收、一直到结题的全过程。每年累计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指导课题 200多项次。
坚持个性服务,就是要从学校、教师教科研需要出发,为薄弱学校改造、优质学校打造、师资队伍优化、教学风格形成、学生和谐发展实施菜单式的教科研指导和量身定制式的教科研支撑。主要工作有:(1)培养优秀教师。每年为了送选手参加省、全国的优课评比和基本功大赛,教研员都要跟参赛选手进行长时间的、高质量的业务研讨和指导,打造出一批优秀教师。在2012年省17个学科学段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了4个一等奖第一名11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2)提炼办学特色。有些学校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个性,但总结提炼不够,教科研人员深入基层直接帮助。近几年来,地处开发区的南通市东方中学在市区初中教学中独具个性,结合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教科研人员帮他们提炼出“和融教育”的办学特色,使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境界有了上升,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3)挖掘文化内涵。解读、挖掘基层学校的文化内涵,利用两刊一报为主阵地,深度报道、形象呈现学校的历史意蕴、学校精神、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等等。
党的十八大提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南通市教科研中心按此要求,为学校和教学提供深度服务,为南通教育的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其主要做法有:(1)积集印行《教育参考》。一年来,我们分别印行了《国家基础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南通中考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研究》《回顾与展望南通课改十年》《南通市职业教育的现状、困惑与展望》《南通市十一五优秀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编》《南通市优秀教师群体的文化呈现与培养机制解读》《基于数据分析的南通市区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研究》等专题报告12集。(2)加强教育质量检测。配合省教育厅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和高考行动,对南通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段和高中学段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多维度、多层面的分析、解剖,提供了客观的分析报告。(3)加强课题制度建设。完善规范课题申报、评审、成果奖励等规章制度,出台《南通市十二五科学规划项目指南》,推行市级各类课题扎口管理;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全市每所学校都至少有一项县(市、区)级以上,品牌学校至少一项市级以上统领学校发展的支柱性课题,县(市、区)有一项代表当地教育改革特点的省级以上课题,以支柱课题引领教育事业发展;注重现场考证,以公开评审论证课题立项价值;关注研究过程,以实效确定课题资助经费。课题申报、论证、立项、指导、结题和成果奖励、推广等各项工作运转有序,每两年举行一次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4)办好大型教科研活动。主要有“名师之路”教科研活动,“夯实基础,打造高效课堂”语文教学研究活动,“智慧数学与高效课堂”专题研讨活动,“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英语教学研讨活动,“歌唱教学基本范式构建”研讨活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题教研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特殊教育研讨会等。(5)提炼通派课堂模式。教研重心下移,教学指挥靠前,深入一线服务,集研究、优质资源开发、教师全员培训为一体,15册1000多万字《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付梓,省教育厅沈健厅长称之为“对全省基础教育工作有重要启示意义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坚持持续服务,就是要对普惠对象进行跟踪服务和全程服务,以持续的科研服务实现科研服务的优质,以优质的科研服务铸就南通教科研品牌。主要抓手有:(1)科研共同体。如与如东双甸小学、崇川区铁星桥小学等16所学校签署了科研共同体协议,为提高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牵手农村校。与港闸区五里树小学、海安县老坝港中学等15所学校形成了牵手结对的协作关系,着力于对学校的课堂教学作点评和指导。(3)教研现场会(推进会)。通过全市的或片区的教科研现场会或推进会的形式,培训教师,推动课改,提高质量。如已坚持九年之久的“南通市课程改革现场推进会”,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既有顶极专家的精彩讲座,又有市内外名师的教学展示,还有市内名校的经验介绍,还有一线教师与高校专家的智慧碰撞等等。(4)基地全覆盖。早在20年前,南通市就成立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个高中学科基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贯彻素质教育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现在,学科基地已由高中延伸到了其它学段,由普教延伸到了职教,初中、小学都有了各学科的大市学科基地,职业教育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文化课也有了大市学科基地。这41 个学科基地,常年为南通市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活动空间。
坚持高端服务,就是在思想和思考层面参与南通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南通教科研中心有一批高素质的科研骨干和科研带头人,有一支能力强、师德高,热爱教育科研的教研科研群体,现有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4人;江苏省特级教师7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市226工程人才培养对象以上人员18人。心中有老师,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课题,心中有学校,心中有南通教育,南通教科研中心优秀的教科研团队成为学校和教育局决策的重要咨议者,定期编辑的《教育参考》为局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响应十八大的精神召唤,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重新设计“普惠教研、智慧服务”行为系统,同时代合拍,与学术共舞,用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武装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生新的理论,转变的是教科研服务方式,提升的是南通教育科研的境界和品质,强化的是南通教科研中心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完成的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伟大事业。
来源: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