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2月6日网讯】英雄牌钢笔一直享有“国民钢笔”的美誉。然而,上海英雄集团近日却对外宣布,将以250万元转让其49%的股权。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令人感叹的是,如此富有盛名的民族品牌,居然以如此低价转让如此高份额的股权。更值得深思的是民族品牌的日益没落。
境况与英雄钢笔类似的民族品牌着实不少。中华牙膏是传统老牌,然而中华牙膏的品牌所有者上海牙膏厂在1994年与英国联合利华合资经营,中华、白玉等牙膏品牌的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日益走低。如今,牙膏市场已被佳洁士、高露洁等外资品牌牢牢占据。
国内消费市场接连出现民族品牌式微的态势,主要原因在于国产商品在经营理念上相对滞后。一方面,面对外商大力营造的各种广告及促销活动的气势,多数相同领域的民族品牌均未能及时予以应对,直接导致其市场影响力在新生消费群体中口碑下跌。另一方面,国内商家始终未能对旗下的招牌商品予以升级或拓展,即便这些民族品牌曾煊赫一时,却仍旧很难抵御来自国际市场同一领域竞争对手的强势冲击。
如果民族品牌继续萎缩,国内消费市场势必会被拱手相让。挽救深陷困境的民族品牌成为政府、企业乃至消费市场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在消费者的情感层面上,很多人或者抱有民族感情,或者出于怀旧情绪,继续表达了支持国货、支持民族品牌的意愿。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牌国货在新生代消费群体中被接受,更多是出于一时风潮,并非持续性消费。换句话说,这些国产商品在销售空间的拓展上依旧极度受限,无法重返消费市场的前沿与中心。边缘化的销售处境当首先归咎于相关产品的内涵乃至包装均太过单一、老旧,难以满足人们的丰富、多元的消费需求。仅就包装而言,可以想见,当一款产品至今仍旧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包装的时候,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实在是无法回避的必然,比如,蛤蜊油早已隐遁市场,外资品牌旗下的凡士林则大行其道。
民族品牌意欲东山再起,必须改变自身的经营观念。在生产环节,商家应在保持老版本供人们怀旧的同时,大胆进行创新及种类拓展,赋予品牌崭新的面貌和持久的生命力,以求赢得新生代消费者;在销售领域,商家则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展开推广活动,以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经典商品。惟其如此或将有助于民族品牌实现“逆袭”。
上海英雄集团转让股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表明人们深深地为民族品牌的危机感到担忧。是时候了!在深入思考“英雄”迟暮的今天,我们自己的品牌该如何走向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