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0月30日网讯】 “平顶山是我非常眷恋的城市,我把平顶山当作第二故乡。”10月29日下午,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宋华平对记者说。
当日上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省文联、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喜迎十八大“情系鹰城”宋华平书法作品展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幕。下午,宋华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畅谈河南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平顶山的文化建设。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宋华平,1954年1月生于河南省确山县,现任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郑州大学书画名誉教授。
作为省书协主席,宋华平为河南书法的普及与提高殚精竭虑,是河南省书法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河南书法人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作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强烈责任心的书法家,他把河南“从书法大省到书法强省的迈进”视作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
宋华平自幼喜爱书法,他说:“上小学时,老师因为我写的字好经常表扬我,激发了我对书法的兴趣。”多年来,他勤奋钻研、临池不辍,书风以王铎为基调,并融入“二王”、颜真卿、米芾,以及明末诸家的风格,博观约取,形成了宏阔端方、清刚雅正的独特风格,并难能可贵地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宋华平说,文化的影响力从文字开始。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要在传承中创新。近年来,省书协把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不但做普及型的展览,而且搞提高性的培训,使全省书法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了很好的形势和态势。
文化强市战略让平顶山更具魅力
“我和平顶山有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之缘,有中国书法城之缘,有深深的书法不解情缘。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近3年来到平顶山近20次,比到我的家乡的次数还多,我把平顶山当作第二故乡。”谈起平顶山,宋华平充满了感情。
“平顶山人民以爱文化的情感、不退缩的精神、重细节的态度,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这一中国书法界最高级别的活动,河南书法作者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了入展、获奖双第一的好成绩,在河南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提起2009年在我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宋华平依然很激动。
宋华平说,作为一座非省会城市,能够承办兰亭奖这一中国书法界最高级别的大展确实非常不容易,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为此做了很多努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把举办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为本市乃至河南省书法事业创造新辉煌的最好契机,努力做好东道主,热情迎接全国书法作者,使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取得了圆满成功。
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发掘特色文化的同时,相继举办了中国曲艺节、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苏杯”全国诗歌大赛、“美在鹰城”全国摄影大展等系列“国字号”的大型文化活动,提升了文化影响力,增强了城市发展动力。对此,宋华平赞不绝口。他说,文化强市战略让平顶山更具魅力。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将文化强市作为发展战略之一,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宋华平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由文化作引领。在经济发展以后,必须用文化、文明来引导人、教化人,来保持社会的协调发展。怎样才能使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我感觉平顶山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
能把字写出生命才能叫好
作为河南书协的掌门人、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宋华平对书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书法家以文字为素材来表达感情,就像电影导演指导演员塑造角色那样,把一个个文字表现成有生命力的个体,跃然纸上,并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声情并茂地传达情感。“能把字写出生命才能叫好,也就是说要把字写活,像一个个生命那样有冲击力。”
宋华平说,作为全国3个中国书法城之一,平顶山有着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而且高度重视书法人才的培养,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书法作者和一大批书法爱好者。对书法爱好者而言,要想写好,就要深入传统,潜心学习传统名家的书法。要在一定的阶段内主攻一家,这样有利于个人风格的形成,也有利于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另外,还要大胆、积极地参加全国性的大赛、大展。相信平顶山的书法艺术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会涌现出更多的书法家。
来源:平顶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