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刷新了许多历史纪录;然而,随着竞争态势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幻莫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却一直都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汽车工业的出路在何方?
在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在长时间内似乎只走着两条路:一条是如奇瑞、吉利、比亚迪这样从模仿到创新的“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另一条是如一汽、上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经过消化、吸收别人的长处来发展自主品牌。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政策保护也基本上是用“多买自家品牌汽车”的方式,而对于汽车行业本应具备的创新品质、高质量和高端服务却往往都是“纸上谈兵”,技术的落后和品质含金量的低下是车企的一条软肋。无数的事实证明,在品牌形象提升后,同样的产品是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同样的价格还可以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如此一来,车企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车型和新技术的研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真正振奋自主汽车品牌。
当然,品牌的建设和提升不是件容易的事,单靠广告或是其它形式的宣传很难起到实效。不过,随着一些合资汽车企业进入到自主品牌领域,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又出现了第三条路:从自主研发、吸引外资品牌技术到根据中国市场特点来利用外资优势资源开发自主品牌。近期,东风日产的启辰、广汽本田的理念、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等悉数登场,特别是东风日产在9月8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庆典之际发布的启辰品牌,极具代表性地打出了“合资的品质、自主的价格”的旗号,被业界看作是自主品牌的新“杀手锏”。
的确,如果打着自主的旗号,却无法与合资的品质相抗衡,这样下去是肯定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正如新上市的“启辰”,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依托了东风日产,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了与东风日产一样的高标准服务和质量。此外,因为本土化的生产,使得造车成本大为降低,启辰、理念、宝骏等“新人”在价格上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如此一来,在既有价格优势,又有合资品质的保证,它们就充分满足了这样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收入不足,但又想享受合资车型的品质。
因此,这条“合资品质、自主价格”之路在国内车市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着实给车市带来一股全新的力量,无论如何,相信只要找准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瞄准了市场需求,并在现有的成熟运营模式下降低新品牌进入市场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