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刘先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谋划买车一事。从奇瑞A3、比亚迪F3到东南菱悦,候选车型走马灯似的换。今年7月,他终于把新车开回了家――一台优惠后仅仅8万元的乐风。之所以放弃自主品牌,他说,合资品牌让他心里更有底。与刘先生持同样想法的消费者不少。他们对自主品牌的顾虑,包括车型、技术、网络和品牌等方面,这也是自主品牌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刘先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谋划买车一事。从奇瑞A3、比亚迪F3到东南菱悦,候选车型走马灯似的换。今年7月,他终于把新车开回了家――一台优惠后仅仅8万元的乐风。之所以放弃自主品牌,他说,合资品牌让他心里更有底。
与刘先生持同样想法的消费者不少。他们对自主品牌的顾虑,包括车型、技术、网络和品牌等方面,这也是自主品牌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看车型:数量够多却不精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自主品牌车型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车型设计、工艺都有很大的提升。以吉利为例,目前热销车型帝豪与五年前满街跑的美日、优利欧,不可同日而语。
在车型品质提升的同时,自主品牌在车型数量上已经超越合资品牌。2010北京国际车展上,奇瑞展出车型34款,吉利展车则达到了30款。这些数字,远远超过了进口品牌甚至合资品牌。在终端市场上,自主品牌也以“车型之众”著称。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是从低到高,一个一个做,确保做一款车成功一款。在他看来,靠多产品来打市场,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很难的。
业内专家指出,一款车年销量达到5万辆,才能实现规模效应。但在自主品牌中,除F3、QQ、吉利帝豪等少数车型外,绝大多数车型销量远不能达到这一数字。
看技术:水平提升但有差距
几年前经营自主品牌的经销商讲了一个故事:消费者刚买了一台车,还没开出经销店,发动机就着火了,令他们哭笑不得。武汉昌利源总经理阮辉表示,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不存在。
品质提升的背后是技术的支撑。据悉,比亚迪在上海、深圳成立了两大研发中心,其中上海研发中心拥有超过5000人的研发团队。
吉利集团位于杭州萧山的吉利汽车技术中心已经动工。中心首期投资3.5亿元,员工总数达到2000人,并建设国内一流的安全碰撞中心。至此,以杭州为中心、临海联动的大吉利研发体系即将形成。
但自主品牌发展才十余年,在技术上与合资品牌的差距仍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上。
现在,自主品牌谋求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对竞争对手的超越。目前,吉利、比亚迪、奇瑞、长安、海马等自主品牌车企已经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这是它们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看营销:花样多却创新不够
如何卖车,也体现功力。每年都有无数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营销案例。“绝对挑战――东风日产百万年薪招聘营销顾问”、“奇骏南极行”、“上海通用绿动未来”……这些策划不仅抓住了当时的市场热点,更是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提升了品牌热度。
自主品牌在销量提升的同时,也将营销放在了重要地位。三年前,吉利斥资360万元全球征标,是当时车市的热点话题。今年,借着世界杯的东风,奇瑞签约梅西,据说签约费高达数百万英镑。可惜,这么高的出场费却没有换来一个世界杯进球。
在终端市场上,自主品牌多以价格这一手段来稳固市场份额。当下汽车销量环比下滑,市场清淡,价格战先由自主品牌打响。目前,比亚迪F3已经跌破6万元,吉利熊猫、金刚、海马欢动等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价格能打动部分消费者,但单一的价格战远不如营销的组合拳有效。
看品牌:口碑还需要提升
近日,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与去年同期相比,自主品牌汽车投诉上升超过20%,成为投诉增速最快的一个群体。被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细节方面,如车身密封性差、漏水、暴漆等。
但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也会对品牌美誉度产生影响。美誉度不高,形象偏弱,这是消费者不买账的重要原因,也是最令汽车企业头疼的问题。
比亚迪汽车负责人认为,他们目前最迫切的工作是提升品牌形象,“比亚迪在自主品牌阵营已经数一数二,我们的品牌美誉度要以大众、通用为赶超目标。”
东风风神武汉东峻店总经理赖晓松看来,经营自主品牌累,利润薄,主要原因在于品牌知名度不高,美誉度还需要培育。
奇瑞公司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马德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A3换上丰田车标,售价上调三万元没有问题。他说,自主品牌要加快提升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否则前途很危险。记者徐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