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则表示,将在现有区域,发展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现代服务、都市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拓展新的区域,规划布局先进装备制造、新型石化、家居建材等优势产业,打造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使经济区成为全市、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最终为“三足鼎立”的发展局面添上重重一笔。
一个“再造”战略的龙头和兰州的“特区”,一个已迈出增容扩区坚实步伐的高新区,一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经济区,就这样为“再造兰州”开始肩并肩的战斗。
再说“多元支撑”。
只有突破传统单一的产业格局,形成具有持久活力的多元支柱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和实力,才能强化省会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带动力,为经济社会搭建牢固的战略支撑体系,实现城区面积和经济总量在较短时间内翻番。
在当前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的时刻,我市要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就必须做强经济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
市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要按照“改造提升老的、培育发展新的、积极扶持大的、着力壮大小的”的原则,处理好大与小、老与新、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着力在做大、做强、做深、做优上下功夫、做文章,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按照这样的原则要求来发展,必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兰州特色的多元支柱产业体系。
要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体系,产业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讲,兰州新区首先是一个“产业新区”,是一个产业聚集发展的平台。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要坚持走集约型、内涵型发展路子,积极研究增容扩区的具体方案,探索开发区管理的有效机制,合理确定发展定位、区域范围以及与县区的利益分成办法。
项目建设是产业培育的内在因子,“再造兰州”的战略构想、目标任务和实施重点,必须一项一项落实到各领域的具体项目上,以项目为载体来支撑建成区面积和经济总量的“再造”。
就当前来说,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抓好各类在建项目,一方面要用足用好政策凝炼项目,在全市形成大范围凝炼、储备和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实现项目建设由追求数量扩张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由初级开发向深度开发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通过深入解读政策研究项目,创新机制共同推进项目,构建平台加快集聚项目,“对号入座”积极落实项目,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为生命线,支撑“再造”战略的开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