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淄博市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市质监局通过两轮驱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淄博市拥有中国名牌30个、省级名牌156个,在市场上形成了自身优势。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淄博市质监局把服务全市工业“双百”和创新成长型企业作为“质量提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10条帮扶措施 。在巩固提升现有两个省级优质产品基地的同时,鼓励工业“双百”和创新成长型企业积极参与优质产品基地申报和创建活动,推动生产基地中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实现由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到区域产业品牌的跨越,引导和带动淄博市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探索在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制定联盟标准,规范和提升区域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力争2010年新增山东名牌10个以上、山东服务名牌两个以上、山东省质量奖1个、省级优质产品基地和龙头骨干企业两个以上。
此外,淄博市质监局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经济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近年来,淄博市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今年,是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的第一年,也是加快产业转型、促进内涵发展的关键之年,淄博市质监局着力从3个方面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一是抓点带面,深化工业领域标准化。重点指导新华制药、东岳化工、金晶集团等企业健全并实施标准体系,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程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制定并实施联盟标准,促进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对全市陶瓷企业进行淄博陶瓷系列地方标准培训,通过实施严于国标的地方标准,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当代国窑品牌。二是突出特色,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优质、高效农业转变。2010年,重点加强对桓台县承担的国家级小麦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玉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沂源县承担的国家级有机红富士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博山区承担的国家级板栗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确保年内通过国标委专家组验收。三是加强规范,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淄博市已有嘉周宾馆、齐国历史博物馆等10个省级服务名牌,对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重点打造周村古镇旅游开发公司、市自来水公司等10家服务试点企业,为发展和繁荣服务业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提升服务业在淄博市经济中的比重,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