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鞋行业的疲态越来越明显。近日,女鞋品牌“巨无霸”百丽国际旗下的百丽品牌被传撤离香港市场。
百丽国际投资者关系人士昨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在香港的关店行为只是百丽品牌,而不是百丽国际,至于百丽品牌是否会撤出香港市场现在还未接到通知。上述人士强调,百丽品牌所占百丽国际在港销售的份额很少。
截至今年2月28日,百丽国际整个财年的收入中,内地为385.4亿元,香港及澳门为11.05亿元,其他地区为3.6亿元。与上一财年相比,香港及澳门是惟一出现收入下滑的地区,在港澳地区一共有158家自营零售网点。
据媒体统计,百丽品牌在香港共有7家分店,4家已确认关闭的分别为旺角朗豪坊、葵芳新都会商场、荃湾荃湾广场,尖沙嘴中港城分店已经于半年前转换成百丽集团另一自营品牌Millies。最后一家位于将军澳的门店8月31日正式结业,意味该品牌全面退出香港市场。
在鞋类业务方面,百丽国际旗下共自主经营13个鞋类品牌:除了同名的Belle(百丽),还有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思加图)、Joy&Peace(真美诗)、Millie’s(妙丽)、Senda(森达)、Innet(茵奈儿)、Basto(百思图)等,同时还代理经营Bata、Clarks、CAT、HushPuppies等7个品牌。
根据百丽国际发布的上一财年报告,鞋类业务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2%,但全年同店销售下滑约4%,开店进度相对谨慎。
百丽国际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渠道商普遍持谨慎态度,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的鞋类店铺网点增量预期较低。2015/2016财年一季度(今年3-5月的3个月),百丽国际在内地的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167家,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滑了7.8%。而旗下运动、服饰业务同店销售增长12.4%。
销售下滑、关店裁员的现象并非百丽独有。达芙妮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5.4%,从去年同期的2.4亿港元跌至1100万港元,净利润也大减98.5%至250万港元,去年同期净利润有1.7亿港元;红蜻蜓2014年财报显示,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跌3.06%;女鞋品牌星期六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显示,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1%,净利润同比下降18.91%。
香港统计处发布的7月零售数据显示,香港市场鞋类制品连续5个月出现跌幅,截至统计期,今年已经大跌2.7%,高于零售业1.7%的跌幅。
相关报道
百丽国际BeLLE退出香港市场 电商销售额占比仍很小
作为资本市场纺织鞋服板块当中的“巨鳄”,百丽国际“百变,所以美丽”的广告语曾深入人心,然而,在行业持续低迷,市场日渐下行的趋势下,“鞋王”百丽的日子也不好过。
昨日,百丽国际旗下自有品牌BeLLE最后一间位于将军澳的门店正式结业,意味着该品牌开始全面退出香港市场。
facebook专页显示,BeLLE香港共有7家分店,4间已确认关闭的门店分别为旺角朗豪坊、葵芳新都会商场、荃湾荃湾广场、尖沙嘴中港城。其中,尖沙嘴中港BeLLE城店已于上半年转换成百丽另一自营品牌Millie's。
据百丽去年年报获悉,截至今年2月底,港澳共有158间自营店,占集团分店比重仅为1%,港澳收入仅占集团收入的2.9%,未单独披露BeLLE品牌分店数目。百丽发言人则表示:“公司暂无回应。”
作为中国最大的鞋履生产和零售公司,百丽集团一直有规模优势。从2010年起,百丽以每年新增店铺数量超2000家的速度跑马圈地。在开店最为疯狂的2011年,平均不到2天便会开设一家新店。
高歌猛进的背后,百丽集团也迎来了中国鞋业最不景气的一段时间,2014年6月,百丽集团首次出现店铺数量负增长,其关店的纪录,也被刷新成了近每半天就关闭一家的节奏。
百丽国际财政年度第一季度(3月至5月)零售营运数据显示,公司在内地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167家,而其鞋类业务销售同比下降7.8%。公司首席执行官盛百椒也表示,集团业务增长放缓会成为常态,短期无爆发式增长,所以未来开店步伐将放缓。
事实上,除了百丽国际,其他三家上市女鞋企业达芙妮国际、千百度和星期六,其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除星期六的收入仍保持正增长,达芙妮国际和千百度的收入、毛利、净利润均不同程度下滑,星期六的净利润也大幅下滑。
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市场饱和、成本上涨、电商持续性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共同掣肘下,女鞋品牌单纯走规模化、拼产能降成本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
为了拯救业绩,“鞋王”百丽集团也将目光放在了电商领域。百丽CEO盛百椒在8月的股东大会上表示,集团旗下电子商贸平台销售占比约3%到4%,占比空间仍然很小,并强调已看到方向,未来会投入更多资源,达致线上线下一体化,但过程并不简单,需在供应链管理加构及文化方面著手调整,需时体现。 |